极目新闻通讯员张航黄怡
曾因急性脑梗陷入神志模糊、四肢瘫软,连床都下不了,还得靠胃管、尿管维持生命的八旬陈婆婆的人生一度被逼到“绝境”。然而,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内科稳定生命体征后,康复医学科团队为老人量身定制康复方案。仅两个月,陈婆婆不仅摆脱了依赖,还能自己稳稳走路,生活重新焕发生机。
6月,陈婆婆突发急性脑梗,被紧急送往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时,病情已急剧恶化,陷入神志模糊不清,四肢瘫软无法活动,连吞咽都成了难题。更凶险的是,入院后她很快并发重症肺炎,不得不插上胃管输送营养、靠尿管排泄,生命体征微弱。
“先保住命,才能谈后续。”该院神经内科团队第一时间介入,针对脑梗病灶进行精准治疗,同时控制肺炎感染、维持呼吸与循环稳定。经过紧急救治,陈婆婆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。
张主任给患者检查通讯员供图
但保住命只是第一步。脱离危险后,陈婆婆仍面临三大难题:吞咽障碍无法自主进食、肢体无力无法下床活动、无法自理。此时,该院康复医学科团队接过治疗“接力棒”,到病床边为她评估身体状况,量身定制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康复方案。
针对吞咽困难,康复师先用冰棉签轻轻刺激陈婆婆的咽喉部,唤醒迟钝的吞咽反射;再从最基础的“坐直训练”开始,教她调整坐姿避免呛咳,然后用糊状食物小口尝试,一步步帮她摆脱胃管,实现自主进食。同时,团队还搭配针灸治疗,选取百会、足三里等穴位,通过调理气血、疏通经络,帮她改善肢体功能。
经过一系列的康复治疗,陈婆婆恢复了自理能力,现在已经能独立下床行走了,生活质量大幅提高。
“有的人认为脑梗后遗症做不做康复治疗没多大区别,这种想法是错误的。”康复医学科主任张善纲介绍,在脑梗塞早期,当患者丧失肢体运动功能和言语功能的时候心理落差非常大,很容易对生活丧失信心,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能缓慢地进步,但造成的异常行走模式和错误的习惯是后期不可逆的。早期经过专业医生和治疗师的系统康复治疗,有了正确的引导不仅不会错过患者的最佳治疗期,对患者的心理建设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张善纲主任表示,他们对每个患者都会根据具体情况,制定个性化且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。陈婆婆康复治疗比较及时,而且治疗时对医生的依从性较高,所以才能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有这么明显的效果。
配资开户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