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由百度AI生成,图文无关
文|创客公社 施润
手持1亿元门票,常州传奇车灯女王“豪赌”,母子携手加速进军这一新行业!
创客公社获悉,近日,国内汽车照明龙头企业星宇股份悄然进军智能机器人领域,成立了一家新公司——常州星宇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(简称“星宇机器人”),注册资本高达1亿元。
这家新公司的背后,站着的正是缔造“从女教师到百亿女首富”传奇的周晓萍。作为星宇股份的灵魂人物,她带领企业稳坐国内车灯行业头把交椅,客户包括、吉利、奔驰、宝马等国内外主流车企,市值逼近370亿元。而她直接间接持有的超54%股权,也让其家族财富逼近200亿。
但耐人寻味的,是这场布局中的“接班人印记”。
星宇机器人法定代表人,正是周晓萍之子、出生于1985年的周宇恒——这位拥有上海交大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双重背景的“创二代”,自2013年进入星宇以来步步深耕,如今已升任副董事长。此次亲自挂帅机器人公司,显然不只是家族传承的象征性安排,而更像是一场被寄予厚望的战略突围。

合作签约现场,右起三、四为周宇恒、周晓萍。图源:星宇股份
更引人注目的是动作之快、姿态之高:星宇机器人刚注册成立6天,周晓萍便亲自带队,携周宇恒等高管出席与节卡机器人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,像极了30年前她弃教从商、押注车灯时的凌厉节奏。双方将在双方将在具身智能、智能制造升级和产业链协同三大方向深度绑定,切入AI与汽车、机器人产业融合最前沿。
而星宇股份此次跨界选择落在常州,更暗藏深意:这座工业明星城已汇聚 104 家规上机器人企业,形成从核心部件到整机集成的完整产业链,2026 年产业规模目标直指 500 亿元。
当车灯龙头的精密制造技术遇上常州的机器人产业生态,这场跨界所承载的,不仅是家族接班的试炼使命,或许更是常州打造“全国机器人产业高地”的重要落子。

教师逆袭成女首富
家族财富近200亿

星宇股份董事长周晓萍
1961年,周晓萍出生在常州武进。25岁时,她远赴东北,在享有盛誉的白求恩医科大学深造医学。四年后,她以优异成绩取得医学学士学位,并获分配至江苏武进卫生学校任教,成为了一名教师。
期间,周晓萍展现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,仅用三年时间便实现了从普通教员到教务主管、副校长的三级跨越。
然而,这份当时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铁饭碗并未束缚住周晓萍。尽管最初遭到了家人与好友的反对,但她依然下定决心弃教从商,下海创业。
适逢上世纪90年代,校办企业风起云涌,周晓萍凭借敏锐的洞察力,预见到“汽车行业即将普及至千家万户”,便说服父亲共同投身这一浪潮。
1993年,他们选择在武进卫校近旁,创立了星宇车灯厂。
创业初期,为了筹措资金,周晓萍凭借着广泛的人脉与良好的口碑,动员了所有亲朋好友,连同自己与父亲多年积蓄,全部投入了星宇车灯工厂。

由于行业准入壁垒偏低、竞争白热化,劣币驱逐效应明显,导致企业产品价格和利润都很低,周晓萍一开始预期的盈利目标未能实现,企业初期的发展较为艰难。
周晓萍决心选择一条较难的路:投入巨资,招募了一支专业研发团队,大举推进产品革新和质量提升。同时,直面市场渠道受限的挑战,她亲自上阵,凭借果敢与真诚,逐一拿下潜在客户,确保每一件产品精准对接需求者。
那段时间,她每晚仅休息四五个小时,但一直在前进。
1999年,星宇灯车灯具开始多元化,品质与性能进一步提升,销路终于慢慢打开,当年公司全年的收入首次达到千万级。
对品质的追求最终为周晓萍带来了回报。不久后,星宇车灯赢得了中国一汽的青睐。市场的大门仿佛突然大开,星宇车灯的销量剧增。
在此之后,周晓萍一鼓作气,接连把上汽、广汽、吉利、奇瑞和“拿下”。2006年,星宇车灯年销售规模近7000万盏,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。

2011年,星宇股份顺利登陆A股,成为车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,周晓萍也快步走在成为“女灯王”的道路上。
2019年,星宇营收已经突破60亿元大关,公司市值已高达450亿元,以周晓萍父女的持股比例换算,周晓萍家族财富达到250亿元,周晓萍也成了常州第一女首富。
目前,星宇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,涵盖汽车灯具研发、设计、制造及销售的全能型企业,客户群包括一汽、上汽大众奔驰、宝马等国内外知名车企。2023年,星宇股份营业收入历史性突破百亿元,达102.48亿元,正式迈入国内照明行业百亿俱乐部。
在《2023红颜会·胡润女企业家榜》榜单中,周晓萍以170亿元财富,在全国排名第35位,也是江苏常州地区唯一上榜的女企业家,坐稳“常州女首富”宝座。
截至10月24日收盘,星宇股份市值达到368.81亿元。据此计算,周晓萍家族最新财富约200亿元。

车灯照亮前方
机器人走向远方

作为汽车照明行业龙头,星宇股份斥资1亿跨界机器人,背后显露出常州制造业的集体转型与这座“工业明星城”的野望。
对于星宇机器人落户的江苏省常州市,很多人还只记得“新能源之都”,却不知道常州已经默默朝着“中国机器人产业新高地”进发。
从传统制造到智能装备崛起,当下的常州,正围绕“1028”产业体系建设,以“全链生态”突破边界。
常州的工业门类覆盖国家41个大类中的37个、666个小类中的606个,成为全国制造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,更以2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、15项中国工业大奖,稳居同类城市前列。
目前,常州已汇聚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、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104家规上工业企业,机器人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。

而根据《常州市机器人产业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(2024—2026年)》,到2026年,常州将实现年产机器人整机10万台、产业总规模突破500亿元,全力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特色基地和集成应用高地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星宇机器人的诞生,其意义远超星宇股份的自身转型。它代表着中国制造业龙头企业的一种新觉醒:不再满足于做全球供应链的被动“执行者”,而是要成为技术变革的主动“定义者”。
周晓萍母子的联手,也不仅仅是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,更像是一场“传统制造智慧”与“新一代智能技术”的深度融合。周宇恒的年轻化背景与国际化视野,叠加星宇数十年的工业know-how,让这家新公司从诞生之初就兼具务实与前瞻。
当一家曾以“把车灯做到极致”闻名的企业,开始思考如何让机器人“看懂世界、做出决策、完成任务”,我们看到的,是中国制造向“中国创造”跃迁的真实图景。
未来,我们或许会看到,星宇机器人不仅服务于自家工厂,其研发的智能装配单元、AI质检系统、柔性物流机器人,也将输出给更多汽车、电子、新能源企业。它可能成长为一家独立的科技公司,甚至带动常州形成“智能机器人+汽车电子”的特色产业集群。

这,才是1亿元注册资本背后真正的野心——不是做一家机器人公司,而是点燃一座城市的智能引擎,参与定义中国制造业的下一个十年。
星宇股份的“二次创业”,不只是企业的突围,更是一座城市的突围,一个时代的突围。
车灯照亮前方,机器人走向远方。星宇股份和常州,期待这对制造业老兵与新城,在联手把“苏南模式”的下一章,写进具身智能的未来。
本文参考素材来源:
新华日报:《常州举行产业链对接活动,发力机器人产业下半场——产城互动,共探智能蓝海》
每天学点经济学:《从老师到灯王,她缔造常州女首富传奇,坐拥170亿身价!》
创客公社、苏商会往期报道及其他网络公开资料。
欢|迎|联|系
文稿相关问题反馈,请联系:zhangtianyi0510
加入城市读者群,请联系:chuang-ke-jun
文章转载,请后台留言或联系:chuang-ke-jun
重丨磅丨报丨告
江丨苏丨创丨投丨圈丨年丨度丨活丨动
丨 丨 丨 | | |
配资开户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